小趙近年來一直被反復發作的蕁麻疹困擾,到醫院就診。醫生詳細詢問了她的飲食習慣、病史、過敏原檢測和是否有胃病等問題,特別是“是否有打嗝或口吐酸水等情況發生”,最后建議她去胃腸科看一下,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。
小趙有些不解,但她還是來到了胃腸科檢查,結果還真有幽門螺桿菌感染。隨后她按照醫生建議治療后,病情有了明顯好轉。
然而,蕁麻疹是皮膚病,幽門螺桿菌在胃里,它跟皮膚病有什么關系?今天,我們就來了解一下。
一、幽門螺桿菌感染,為什么會導致皮膚?
在大家的認知中,幽門螺桿菌是誘發萎縮性胃炎和胃潰瘍的致病菌,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I類致癌因素。
但你又知道嗎,早在1998年加斯巴里尼醫生就發現,55%慢性頑固性蕁麻疹患者胃內可查出幽門螺桿菌,經抗菌治療消除幽門螺桿菌后,有81%患者蕁麻疹不再發生。
而且,這類病人體內往往存在特異性IgE型抗幽門螺桿菌抗體,可持續釋放抗原,導致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引起組胺釋放,造成過敏癥狀。
另外幽門螺桿菌也可通過改變胃黏膜的通透性,促進組胺的釋放,引起人體內的免疫功能紊亂,誘發機體體液免疫失去平衡。所以對于患有久治不愈的慢性蕁麻疹患者,應去醫院檢查胃內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存在。此外你能想到銀屑病、酒糟鼻等可能也跟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……
對于查幽門螺桿菌,C14呼氣試驗是有效手段。但如果您想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,建議您先做一次胃鏡檢查。因為胃鏡可以明確診斷出幽門螺桿菌感染進程,而且對于后期進行根除治療乃至復查有指導性作用。
二、做胃鏡,選磁控膠囊胃鏡
想要舒適查胃,可以選擇磁控膠囊胃鏡,它的特點是不插管不麻醉,無痛無創,只需要隨水吞服一顆小膠囊,無特殊情況15分鐘就能完成了一次舒適的胃鏡檢查,準確揪出病灶。
此外醫生能夠準確操控膠囊胃鏡在人體胃內的角度和姿態,確保膠囊嚴格按照胃底、賁門、胃體、胃角、胃竇、幽門這一先后順序對胃部進行有序的系統圖像采集,從而保證了對胃內各部位檢查的完整性。且臨床研究表明:磁控膠囊胃鏡對胃部疾病的檢查準確性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。
目前天津濱江肛腸醫院(天津南開區紅旗路204號)正在開展磁控膠囊胃鏡檢查,如您還存在檢查方面的疑惑,可前來就診咨詢。